企業把利潤轉到了境外,從賬面上看總是負利潤;其次是無形產品的轉移,主要是企業購買特許權、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其利用此類產品定價困難進行避稅;再次是融通資金,通過關聯企業的借貸,減低甚至無息的借貸來避稅。
廣州市國稅局涉外稅收治理處負責人分析,目前比較通行的避稅方法主要有五種:轉讓定價法這是外資企業最常見的避稅方法,大概有60的企業都會選擇這個手段來避稅。轉讓定價法又可細分為,有形產品購銷,主要是通過“高進低出”,抬高原材料的進口成本,低價出口產成品。企業把利潤轉到了境外,從賬面上看總是負利潤;其次是無形產品的轉移,主要是企業購買特許權、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其利用此類產品定價困難進行避稅;再次是融通資金,通過關聯企業的借貸,減低甚至無息的借貸來避稅。
避稅地注冊按照目前國際比較通行的繳稅方法,是按照法人匯總款項來繳稅,假如在一些稅率比較低甚至是免稅的國家或者區域注冊的話,企業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避開稅收。目前不少國際企業會選擇去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這里逐漸發展成一個避稅天堂,一個不到60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已經有全世界25萬個海外離岸公司在此地注冊。
選擇公司組織形式因為不同的公司形式,繳稅的方式大相徑庭,一些企業往往抓住這點來從事避稅行為。例如,母子公司是獨立核算,而總公司和分公司是匯總核算。在企業成立初期,往往會選擇母子公司的形式,因為由于子公司剛剛起步,往往“入不敷出”,順理成章地避開了稅收。等到企業成長起來后,就會“搖身一變”成總公司和分公司,這樣又可以進行利潤的轉移,自然又能夠少繳或者免繳稅收。
資本弱化目前,許多外企到中國投資前后,向境內外的銀行借大量的資金,其中不乏一些實力雄厚的聞名國際公司。促使這些企業向銀行貸款,不僅僅是缺少資金,這也是一種避稅的辦法。根據稅法的規定,利息支出是在稅前扣除。企業適度地負債,利用稅前列支利息,先行分取企業利潤而達到少交或免交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濫用稅收協定一種非凡的國際避稅方式,是跨國納稅人通過設法獲得或者利用中介體居民身份,“主動”靠某國的居民管轄權來享受稅收協定中所確定的待遇,從而減輕在另一非居住國的有限納稅義務。
典型案例:廣州番禺某外資織染廠5年賬面累計虧損6292萬元,但注冊資金不斷增加,生產規模不斷擴大在去年的避稅監管行動中,廣州市國稅局反避稅人員在廣州番禺區發現一起十分典型的避稅案件:X公司是“香港Y(國際)有限公司”在廣州投資成立的獨資企業,投資總額為3500萬美元,經營范圍是高檔織物面料的織染及后整理加工。企業的產品全部出口,貿易方式為進料加工和來料加工,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
該公司于1998年至2003年間不斷增加注冊資金,擴大生產規模。經營范圍由原來生產、加工、銷售本企業針織、漂染的各類服裝面料變更為高檔織物面料織染,銷售收入也逐年大幅增加。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該公司賬面虧損卻十分嚴重,累計虧損高達6292萬元,至2003年尚未進入獲利年度。
廣州市國稅治理員通過兩家關聯企業公司的業務量分析X公司存在低價出口銷售行為,將利潤向香港的關聯公司轉移。從開業到現在,X公司除2000年、2003年有盈利外,其余年度都是虧損。近幾年企業賬面的利潤和資產收入表現都較差,與之相反企業卻不斷增加資金投入,這不符合正常的經營規律,企業避稅的嫌疑較大。經稅企雙方的協商,一致同意境外再銷售利潤在X公司和Y國際公司之間以4:6進行合理分配,并以此確定再銷售利潤率,進而得到正常價格,據此調增X公司1998年至2003年的銷售收入,調增應納稅所得額1.2億元,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后2000年進入獲利年度,2003年應補繳企業所得稅600萬元。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財稅。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www.vugi.cn/ 聯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